您当前位置: 圣才学习网首页 > 英语类 > 连淑能《英译汉教程》 > 学习指南

连淑能《英译汉教程》学习指南

◇ 教材介绍

本教材试图将翻译理论课、技巧课和实践课融为一体,提供一套可供课堂操作的英汉翻译基础教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编者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

1.针对学生的水平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尽力符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10,以下简称《大纲》)对英语专业六级的英译汉教学要求:“初步了解翻译基础理论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并掌握常用的翻译技巧,能将中等难度的英语篇章或段落译成汉语。译文忠实原文,语言通顺,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

2.体现当代教育改革所提倡的“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当代教育改革所提倡的“启发式”教学法。《大纲》(2000:13)要求,“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3.便于课堂教学。根据经验和调查,如果把理论阐述、技巧讲解、译例分析和习题答案都详细地编写在教材里,学生常常依赖教材已有的讲解和答案,缺乏独立思考,有的学生甚至觉得“教材里都讲清楚了,不来上课也可以应付”;教师也不能照本宣科,必须另外编写补充教材。

4.重视英汉对比分析。英汉对比分析是英汉互译的理论基础,也是《大纲》的基本要求。英汉翻译理论和技巧集中体现了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不同特点。

5.重视基本功训练。《大纲》(2000:12)要求,“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必须贯穿于4年教学的全过程”。对英语专业高年级或同等程度的学生而言,翻译课的主要任务是练好翻译的基本功。

6.重视词、语、句、段、文各层次的综合训练,重视例句例段文体的多样性和实用性,重视训练方法和形式的科学性、灵活性和趣味性。重视词、语、句、段、文各层次的综合训练,重视例句例段文体的多样性和实用性,重视训练方法和形式的科学性、灵活性和趣味性。

本教材主要供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或同等程度的学生作为英汉翻译课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也可供有同等英语水平的翻译自学者使用。

 

◇ 作者简介

连淑能,男,1942年10月生,福建人,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并留校至今,期间曾于1974-1976年在中国驻圭亚那大使馆及专家组当翻译,于1985-1987年赴美国威拉姆特大学做访问学者,于1997一1998年赴英国牛津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历任助教、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

 1 人物简介

连淑能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培养了大批高级专业人才。出版专著数部,其中《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列为高教社重点学术专著,并选送参加国际书展,荣获国家教委第三届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优秀奖,并收入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的《中国翻译大辞典》中;《英语基础语法新编》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新编英汉翻译教程》(1-4册)用英文写成,美国专家为之作序,主动向出版社推荐,并荣获入编厦门大学"南强丛书"。出版译作(合著)2部。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3篇,其中1篇获厦门市科协系统优秀论文奖。与厦门大学计算机系合作承担的国家"863"高科技项目"类人机器翻译系统"(863-306)已获阶段成果。荣获厦门大学嘉熙奖,厦门市优秀教师等称号。

连淑能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五年制)。现任厦门大学外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语类核心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国际检索期刊源刊《外语与外语教学》顾问和编委、福建省外文学会副会长、福建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厦门市翻译工作者协会顾问。

1965年毕业后留校至今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由国家派往南美圭亚那任中国大使馆和专家组翻译,并在圭亚那师范大学任教;由厦门大学派往美国威拉姆特大学讲学并进修和研究,作为中方交换访问学者;荣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应邀赴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深造,并应邀作为荣誉教授赴美国俄勒冈大学研究和交流。主讲本科生高年级翻译课、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高级翻译课、汉英语言与中西文化、跨文化交际学等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英汉语言文化与翻译"、博士研究生"英汉文化语言学"等研究方向,深受学生欢迎,荣获福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厦门市优秀教师称号、厦门大学最高奖"南强奖"一等奖、"嘉熙奖"、"九州奖"等。已发表几十篇论文,撰写、主编、编写和翻译许多论著,荣获部、省、市多项嘉奖。专著《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荣获国家教委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优秀奖、福建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并被选送参加国际书展;《英语基础语法新编》荣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另有多篇论文荣获省、市、有关学会和其他嘉奖。用英文编写的《新编英汉翻译教程》(1-4册,约80万词)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另一部专著《汉英语言与中西文化》也即将出版。为了表彰连淑能教授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国务院于1999年发给他政府特殊津贴并颁发证书。

 2 教学研究

教学工作

主讲本科生高年级的翻译课、硕士研究生的英汉语言与中西文化、跨文化交际学等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英汉语言文化与翻译”、博士研究生“英汉文化语言学”研究方向,深受学生欢迎,荣获福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厦门市优秀教师称号、厦门大学最高奖“南强奖”一等奖(合作)、厦门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称号、“嘉熙奖”、“九州奖”等。

主要研究领域

为英汉语言与中西文化、翻译理论与技巧、跨文化交际学,已发表80多篇论文,撰写、主编、编写和翻译18部论著,代表性的有《英汉对比研究》、《英译汉教程》(学生用书、教师用书)、《英语基础语法新编》、《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科研的创新问题》、《关于建立汉英文化语言学的构想》、《再论关于建立汉英文化语言学的构想》、《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历程》、《牛津剑桥之谜》、《中西思维方式:悟性与理性——兼论汉英语言常用的表达方式》、《英语的“抽象”与汉语的“具体”》、《与外语学生谈综合素质》等,荣获部、省、市20多项嘉奖。

1984年负责修订《英语基础语法新编》(刘贤彬、蔡丕杰、连淑能编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72;连淑能修订,1984年修订版),加强对书中的重点和难点的论述,作了较大的修订、增补和调整,重新出版,先后印刷 7次,共 60万册,远销大陆及港澳地区。这是我国外语界在“文革”期间以至八十年代罕有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该书首次提出英语五大基本句型之说(SV、SVP、SVO、SVoO、SVOC)。全书以句子为重点,以基本句型为线索,用句法带词法,通过层次分析,解剖句子结构,由简到繁,由繁返简,辅以简易图解。出版之后,收到海内外读者大量来信,普遍认为“这是一部速成英语语法书”,英语五大基本句型之说也常被英语学者及其教材和论著采用,影响较大,1988年荣获福建省社会科学(1979-1987)优秀成果奖、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

 3 专著

《英汉对比研究》(连淑能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出版后,获得外语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我国外语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博士生导师王宗炎教授特地为连教授的专著《英汉对比研究》写了序言,认为作者在这一领域“身居前列,奋勇争先,成绩比许多人好”,本书“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用意义”,“继承了赵元任、王力、吕叔湘等先生的传统,同时又采摘了外国学者O.Jespersen, H.W.Fowler, R.Quirk 等等的精华,加以消化熔铸。脚踏实地,取精用宏,这是他的成功诀窍。” 博士生导师潘文国教授在《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指出,“八十年代,英语界出版过一些走从内到外路子的语法书,但全面运用这个方法进行汉英对比研究的,连淑能是第一个。”该书13年内重印12次,各地许多院校和读者把该书用作研究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颇为成功,反映甚佳,认为“该书有较高的学术性、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适合教学,又便于自学参考”,“书中还留下许多进一步研究的余地,能启发研究生继续深入研究,是一部很好用的优秀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因而荣获国家教委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优秀奖、福建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等,并被选送参加国际书展。

 4 长篇论文

《论中西思维方式》(连淑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2期,2.5万字)发表后,学术界许多专家学者予以高度评价,如:外语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宗炎教授评语:“拜读寄来大作《论中西思维方式》。您抓住一个大题目,洋洋洒洒,条分缕析,值得佩服。”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博士生导师许余龙教授认为,“《论中西思维方式》气势磅礴,系统深入,富有创见,是至今为止同类论著中最优秀的佳作。大作不仅观点新颖,对各项研究富有指导意义,而且文笔优美,逻辑清晰,实为不可多得。我把大作印发给我的博士生,大家都十分称赞,认为写得很好。”清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罗选民教授认为,“《论中西思维方式》如此系统深入地论证一个大难题,令人钦佩。您出手不凡,是我学习的榜样。大作收入论文集《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确为之大为增辉。”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杨自俭教授评语:“《论中西思维方式》从哲学的层面上研究中西思维方式,内容丰富,高瞻远瞩,思路开阔,气势磅礴,富有创见,观点清晰,论证充分,文字流畅,从深度和广度拓展并深化了思维方式的研究内容,对中西语言与文化比较研究有很高的理论指导和启迪作用,对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和各行业、各级领导决策也有很强的指导与应用价值,是一篇优秀论文。”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外语与外语教学》1994至2004年论文被引用情况的统计分析(见《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11期专文),《论中西思维方式》被引用38次,居所列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榜首。论文至今荣获2003 年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 年厦门市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至今已被收入:《英汉语比较与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语言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语言•社会•文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5 学术影响

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精品系列教材”的《英译汉教程》(学生用书、教师用书,连淑能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出版后受到普遍欢迎,陆续收到80多所院校的教师来信、来电,索取样书,要求订购,表示将采用作为教材。教材出版后半年多就重印了3次,许多高等院校已经采用作为本科高年级教材,有的刊物已发表书评,高度评价这部教材。《教程》赠送给参加2006年11月在烟台举行的“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7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的200多位专家和学者,获得了普遍的称赞和好评,专家大多认为“这是一部盼望已久的精品教材”,“采用启发式的编写方法,这还是首次”,“至今国内出版的英汉翻译教材,好用的很难找到,相信这本教材会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这本教材很适合课堂教学,便于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也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如此等等。许多教师当场要求购买或订购这本教材。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系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吴建平教授认为:“这无疑是一部精品教材,可以超过陆殿扬编写的《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和其它一些教材。”“相信这部教材会得到广泛好评。可以预见,很多教师会选用这部教材,就像作者的专著《英汉对比研究》一样,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和好评,估计年年都会重印下去。教师用书的编法也与别人不同,除了提供参考译文之外,还提供了教学法提示、论文选题提示等,这对老师和学生有很大的用处和帮助,这也是其他教师用书从来没有的。这部教材是作者20多年翻译教学经验的结晶。”《外语与外语教学》主编、教授徐珺博士认为:“这是一部精品教材,从内容、编法、教师用书等各方面看,都比较新颖、好用。与其它已经出版的同类教材相比,这部教材有很多特色,相信它一定会受到普遍好评和欢迎,就像作者的专著《英汉对比研究》、论文《论中西思维方式》和其它一些论著一样,受到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年年重印,在书刊上常常被引用或转载,从电脑统计和网上看,被引用率都非常高。”根据已经使用该教材的老师所反馈的信息,这部教材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如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的张文宇老师,任课三个班,共90多名学生。据他从师生评教评学中了解:①学生很喜欢这部教材,普遍认为书中知识丰富、信息量大、练习丰富多彩,对教材及其练习很感兴趣,翻译能力明显提高,收获大。②教师也很喜欢使用这本教材,认为教材编法使学生易学,教师易教,便于教学,也便于自学,教学效果比使用其它教材好,如教师反映说(根据原话整理):“这部教材按课堂教学的规律和需要设计,收编提纲式的讲解,配以大量形式多样的习题,给学生留下许多思考的空间,便于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要作必要的备课,一书在手,便可走进教室上课”。

2003年2月,连淑能教授参加“厦门大学语言技术中心”,与计算机科学系、中文系、海外教育学院等12位专家教授组成跨学科、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并重的研究实体,开展语言信息处理和机器翻译研究。连淑能教授自1981年起研究英汉/汉英机器翻译,于1986年在美国讲学期间与美国八位专家组成研究小组,出席计算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他在会上宣读论文《语义结构与机器翻译》,受到与会专家的重视和称赞,美国“Statesman Journal” 在头版作了长篇报道并附大幅彩色照片,美国电脑公司IBM、纽约州立大学、俄勒冈大学争相挽留他,连教授对这些请求都婉言谢绝,如期回国,参加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类人机器翻译系统研究”,当时课题经费15万元。(《厦门日报》1998年11月16日曾有报道)。1998年在美国俄勒冈大学讲学期间出席计算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宣读论文《英汉语义结构与机器翻译》,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重视和称赞,同时被俄勒冈大学聘为荣誉教授。

1997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参加“语言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宣读论文《汉英语言与中西文化》,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重视。

 6 学术交流

自2001年9月至2007年8月,连淑能教授先后应邀赴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苏州大学、湖北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工商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浙江工商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鲁东大学、烟台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鹭江大学、莆田学院、闽江学院、武夷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厦门学习中心等省内外许多高等院校、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全国高教园区(大学城)建设与管理研讨会、福建外文学会、龙岩外语学会、厦门市委党校、厦门市翻译协会、厦门市公开系列讲座以及厦门大学各级党政领导、厦门大学百科系列讲座、厦门大学80周年校庆科学讨论会、厦门大学教学工作会议、厦门大学外语节、高等教育研究所、图书馆、马列部、海外教育学院、全校文理工科研究生和外文学院师生等单位和团体的领导和师生分别作了题为《牛津剑桥之谜》、《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科研的创新问题》、《论文的选题与写作》、《与外语学生谈综合素质》、《当代国内外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翻译课教学法研讨》、《英语学习捷径(一):速成英语语法》等学术报告200多场,这些讲座分别论述以下专题:系统介绍世界一流大学牛津与剑桥的教育传统、办学经验、如何教学与科研等与我国教育改革密切相关的问题,并与我国的高等教育现状作了深入的比较,找出牛津与剑桥的奥秘所在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比较中西文化和思维方式;论述外语科研的创新、论文的选题与写作、外语学生的综合素质、英语学习的捷径、国内外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等论题,被誉为“牛文化的使者”。在多场的讲座中,他也阐述了自己对我国高校改革和如何进行教学、科研的看法,每场报告都深受欢迎和好评,引起了听众的强烈反响,国内报刊曾有多篇报道。

 

特别说明:本页面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对本内容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 指定院校
 
◇ 配套教辅